首页 资讯 正文

社区“荒地”成了党员“责任田”

体育正文 157 0

社区“荒地”成了党员“责任田”

社区“荒地”成了党员“责任田”

种子是农业(nóngyè)的“芯片”。近年来,埇桥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,着力打造“种业科技谷”,推动种业强区建设(jiànshè)取得新进展、新成效(chéngxiào)。 科研人员工作(gōngzuò)场景(埇桥区供图) 近日,走进位于“种业科技谷”的南京农业大学大豆(dàdòu)生物育种中心,16名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正在实验(shíyàn)室里进行育种实验。 “我刚才进行(jìnxíng)的是接菌实验,老师让我培养菌种,在我们的‘南农(nánnóng)47’品种上进行一个抗性检测,检测一下‘南农47’能不能对这种细菌有抗性。”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聂辰峰告诉笔者(bǐzhě)。 这个“不起眼”的实验室,科技含量满满。“这是(zhèshì)我们的质谱分析室,拥有一套三重(sānchóng)四极杆液质联用仪,主要能够进行大豆生物(shēngwù)活性成分(chéngfèn)分析以及农药小分子化合物检测。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,通过质谱分析,能够检测土壤成分,分析大豆种子的抗逆性以及分子成分。 除此之外,无论是智能温室,还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(shíyànshì),一系列高精尖设备在黄淮海地区首屈一指,为(wèi)科研人才研发大豆新品种提供(tígōng)了坚实支撑。 通过常驻实验室,研究生在(zài)完成自己课题的同时,配合专家教授一道探索解决下游(xiàyóu)的农产品加工(jiāgōng)与品质提升等闭环需求,做好(zuòhǎo)基因鉴定、创制大豆新品种、普及良种良技良法,加快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大豆科技创新,引领带动大豆产业升级,让(ràng)“埇桥大豆”获得更好更快发展。 在安徽荃银兴大种业有限公司,三层楼高的大型烘干机正在(zhèngzài)嗡嗡作响,工人们(men)正在将新繁育的小麦种子烘干入库。 “我们公司是一家种子(zhǒngzi)研发、良种繁育、生产加工以及种粮一体化的综合性农业公司。”公司总经理(zǒngjīnglǐ)王飞告诉笔者,公司选择在“种业科技谷”落户,得益于埇桥在农业方面(fāngmiàn)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。 荃银种业公司入驻“种业科技谷”后,组建了由(yóu)11名硕士研究生构成的创新团队,在埇桥区建立了1200亩科研育种基地,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。此外,还以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抓手(zhuāshǒu),推动村企(cūnqǐ)融合共建,通过规模化订单种植,实现整村(zhěngcūn)、整镇推进,促进种粮一体化(yītǐhuà)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。 “去年秋种,我们与(yǔ)埇桥区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等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(hétóng)6.5万亩,预计收购良种6000万斤(wànjīn)左右,从今年5月份开始,我们就提前清仓腾库,做好防虫、防潮仪器设备检修、收购人员培训等工作(gōngzuò),有序开展种粮收购。”王飞介绍道,针对订单种植的种粮,加价回收现款(xiànkuǎn)结算,让种地大户效益更高。 王飞说,公司持续开展以种子为源头的(de)订单农业,通过村企融合、集体(jítǐ)农场统筹协办等方式,实现规模化种植、专业化运营和管理,计划用(yòng)3至5年时间建成30万亩以上稳定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。 纵观“种业科技谷”,已经形成了集研发育种、良种繁育、生产加工(jiāgōng)为一体(yītǐ)的全链条发展模式,将(jiāng)为全区“三农”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。(孙启梦 侯磊)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(xiànshàng)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(běn)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(xíngwéi)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社区“荒地”成了党员“责任田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